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山西新东方与你浅谈中国面食

发布时间: 2010-09-29 15:05 来源: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 点击量: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
    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同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圆宵、油条等。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中国的面食以北方为代表,而北方面食的集大成则在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呢。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
   “山西人爱食面与山西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种植习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来讲,山西尧、舜、禹都曾经在这里建过都,立过业。再一个,从平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看,山西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多,这样也给山西面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南北温差大,所以也就形成了杂粮多的种植习惯,这也对山西面食的形成奠定了一个物质基础。”
    山西面食品种多、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梁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象刀削面、拉面、揪疙瘩、推窝窝、灌肠等等。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三个月都不会重样。
    但是,如今的面食却在改革开放后受到了冲击。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缺乏创新。中国是一个讲究传统的国家。我们可以很好的延续祖传的技艺及其他,但是缺乏推陈出新的代表产品。近年来受到西式面点的冲击,我们的这一缺点更加突出。无论从品种还是营养,或者是视觉表现等方面我们都跟不上市场更新的脚步。而且我们的专业人士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以保守为荣,不思进取则势必遭到淘汰。所以具有代表性及持续性的新品种的出现势在必行。
2.缺乏相应的高科技机械。由于中国面点受到西式面点的冲击,已经暴露了规模小,档次低,用料粗等缺点,尽管业内已经引进各种机器设备来提高我们产品的生产规模及精细度,但是仍然严重缺乏适合我们本土面食的加工机械。
3.国情的制约。在中国,虽然面食已经是餐饮中的一大分支,可是仍然缺乏高档的产品来作为其代表。不可否认,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外来的就是好的”。包子馒头销量好只是因为其便宜而且实用,再要享受则会去蛋糕房。没有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能带动我们本土的市场?
4.选料上的差别。粗制滥造也是导致中国面点不能崛起的一大因素。我们不能让高质量的产品局限于高档酒楼,规模化、营养化、精细化、大众化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各位喜欢烹饪的朋友,喜欢面食的朋友,大家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几千年来的瑰宝就此沉寂,我们本土的饮食才是适合我们的身体的。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加入。我们期待,我们相信,我们的餐饮、我们的面食会走向世界!
 
分享到:
上一篇:招生场面持续火热,热烈欢迎广大学子来我校参观报名 下一篇:我们使得教育让你就业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