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厨师新闻 >

让学生初中毕业开始谋划职业人生(一)

发布时间: 2012-07-02 09:23 来源:山西新东方烹饪学校 点击量: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和资金),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家都在分析就业难的原因,求解应对之策。依笔者之见,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部分原因在初中毕业时就埋下了。为什么呢?因为初中毕业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是决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初中毕业后,许多学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地考高中、上大学,不懂得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科学地规划学业,于是,学生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
  那么,如何避免因升学决策中的失误给将来职业发展带来困扰?一个科学的做法就是尽早学会进行学业规划。
    实施学业规划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学业规划,有些学者称为中学生人生规划,或者职业规划,在美国称其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日本则称为进路教育。就其内涵来看,是指规划主体根据自身的天赋、兴趣及未来社会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业及职业(事业)发展生涯,其根本目的在于大限度地提高规划者的人生事业(职业)发展效率,也就是以小的经济、精力及时间的投入来取得事业(职业)上的成就。
  学业规划引起人们的重视,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来说,在人才成长方面,初中毕业后你可以选择考高中上大学,成为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可以选择读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或技工学校,成为一线工作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先后取消了对中专生、技校生等非普高类的高中阶段学生参加高考的政策限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大学由普通高考的独木桥变成了成才的立交桥。2001年,国家取消了对参加高考者的年龄限制。这就为人才自主地规划和经营自己创造了客观条件。将来,学分制在普通高中推广普及,会给中学生们更大的规划和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在人才配置方面,上世纪80年代有了停薪留职制度,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不再包分配,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人才成长主体(中学生及其家庭)在规划学业和学业完成后职业的选择方面有了完全的自主权,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成长(教育市场)、配置(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基本建立。可以认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只是按部就班地上高中、考大学,还有的在选择学业时随大流、赶时髦,结果家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毕业时却发现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困难。因此,作为人才成长主体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必须审时度势,尽快树立学业规划观念。
分享到:
上一篇:8个烹饪小窍门,让你厨艺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联动推进学业规划(二)